中华健康网

一枚金牌背后的社区康复创新实践

2025-09-20  中国青年报

  “我们可以利用简单的工具,测试一下病人在一个固定的距离内,要行走多久……”21岁的南京小伙陈阳是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22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日前,他与3名同学一起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康复治疗与护理赛道(高职组)中荣获金奖。

  陈阳等同学的参赛内容是《“镜”上添花——一例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之路》。在他看来,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单单是一场比赛,更像是一场“实战”。“就是在一个无限接近真实的环境内,考验我们如何服务、照顾好病人。”选择脑卒中病人的社区康复这一治疗场景作为参赛内容,大家也花费了一番心思。

  “作为康复治疗工作者,你们要用最简单的工具,最大程度助力病人的康复。”该校临床医学院康复教研室的教师殷曙光说,作为团队的指导老师,他告诉同学们,一个合格的康复治疗工作者并不是光靠高大上的“黑科技”设备,更是靠爱心与细心。

  今年5月起,同学们就为此设计临床方案并反复演练。最开始,团队的想法“天马行空”。虽然想法很多,但放到社区医院这一简单的治疗场景中,就很难“落地”。为此,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一遍遍精简、细化相关操作环节,将这一场演练,分为问诊、评估、治疗与居家管理4个环节。

  陈阳负责其中的评估环节。其实,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此次的比赛操作有一定的重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他却发现,很多情况下,书本上的内容与实践中遇到的情况“对不上”。

  “没有一个病人会按照书本得病。”殷曙光鼓励陈阳和同学们静下心来,寻找解决方案。陈阳发现,真正的病人并不能像书本上一样细致、准确地讲述自己的症状。因此,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是破解这一难题的要点。

  一次又一次的模拟后,陈阳也将自己的评估工作分为3个方面。首先,他认为,脑卒中患者最重要的评估是身体结构与活动方面。因此,他选择首先评估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这也为后面的治疗打下一个最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陈阳用秒表细致记录病人从A点走到B点的具体时长。为了让评估更加准确,他测量了3次,并取平均值作为评估的参考内容之一。

  进行基础评估后,陈阳也设计了一个呼吸功能的评估过程。在课堂上,老师提到,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与正常人相比是有欠缺的,这一点可能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详细翻阅上课笔记后,陈阳的评估报告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了许多意见。根据评估结果,其他同学为患者进行了手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针对性训练。与此同时,陈阳也没有忘记,在每一个环节都耐心询问患者的诉求。针对相关诉求,团队再找解决方案。

  殷曙光告诉记者,他惊喜地注意到团队4名同学身上的创新精神。国际上有一个通用的上肢康复疗法——镜像训练。这原本是对上肢进行的针对性治疗。而陈阳等人大胆地把该疗法应用于下肢的康复工作中。

  除此之外,患者还提到,自己喜欢打麻将,患病后生活乐趣大打折扣。陈阳等人针对这一点,提供康复意见与帮助。

  在殷曙光看来,获得金奖固然欢喜,但是看到学生们实现了“小工具发挥大作用”,助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理念的落地,才更加动人。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获奖,是学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教学理念的重要成果。未来,学校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卫生人才,为服务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和推动医学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