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健康网

教宝宝学走路要注意这八项

2017-04-25  健康网

  1.宝宝营养需均衡

  宝宝的营养需均衡,平时多带宝宝去户外晒太阳,在医生指导下添加钙剂与鱼肝油,以促进宝宝骨骼的健康发展。每天必须保证一定份量的奶制品和品种丰富的辅食,细心、精心为宝宝准备好每一餐,也是爸妈特别要做的呢。

  2.按部就班,特别是学会爬

  在宝宝6个月前,先学会抬头、翻身,8个月左右,学习爬行,10个月的时候,再让宝宝开始扶着蹲立,学会掌握站立的平衡。学走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爬行非常重要,爬行能锻炼宝宝的手脚腰臀等肌肉,还能促进眼、手和脚协调能力的发展,妈妈应让宝宝尽情地爬,顺其自然,直到他的能力发展到可以站起来的时候,宝宝自然就会站会走了。

  3.耐心等待,学会放手

  宝宝刚开始学走路,需反复实践,所以家长需要耐心与等待,学会放手,不要因为宝宝摔跤,就不练习。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请在平时多多观察,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

  4.注意宝宝走路的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

  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弯。另外,在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5.为宝宝选购舒适的鞋子

  妈妈要根据宝宝的脚形来选鞋子,要选择有带扣或绑带的鞋子,鞋底要软硬适中。舒适的鞋子能帮助足部肌骨、关节处于发育期的孩子保持身体平衡,养成正确的走路姿势。

  6.多给宝宝鼓励

  家长在语言和表情上多鼓励宝宝,给宝宝信心,让宝宝不再胆小、勇敢向前迈步,当宝宝不敢向前走的时候,你一定要用诸如“宝宝,你过来吧”、“妈妈在这里等着你哦”等言语加上微笑的表情和张开双臂努力迎接宝宝的姿势,让宝宝乐于向你走近。

  宝宝走到目的地了,要拍拍手表明他做得很好;也可以抱住他再拍拍他,让宝宝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要性;还要用言语“宝宝,你做得真好”、“宝宝,你真棒”、“真是个好宝宝”等来激励他;对他微笑,宝宝也会很高兴地笑出声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宝宝对自己的行为也会很满意,他还会学着拍手称赞鼓励自己呢。

  7.学步时可用学步车和玩具辅助

  宝宝学走路可以借助于学步车、学步带。学步车依妈是不推荐使用的,有些宝宝会坐在学步车上摇晃,有些宝宝会用力推学步车,容易导致学步车翻车,学步车很大可能就都压在宝宝身上了,安全隐患很大。学步带教小朋友学走路倒是挺实用的,就是家长会很累。

  宝宝学走路,父母不要忽视玩具的重要性,玩具也能帮宝宝行走,有些玩具可以为宝宝的行走助力,如一些品牌玩具就提供相应的学行车,它们有着非常可爱的造型,融坐车与学步于一体,宝宝坐着时可以锻炼腿部肌肉,这是学行车的一个重要特点,而等到宝宝会走之后,学行车所附的拉杆与音乐等又吸引宝宝走得更快更好。此外,拖拉玩具也可以吸引宝宝,锻炼他行走或倒退。

  8.给宝宝一个安全的学步空间

  当宝宝开始学走路、爱上走路之后,不要让宝宝远离你的视线;要避开湿滑的地面,注意路上的障碍物;小心家具边边角角的潜在危险;不让宝宝进入厨房;别让抽水马桶成为宝宝爱玩的宝贝;尖锐物品、器具尽量放置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药品或细小用品也要妥善藏好;容易拉下的盖布、桌布上不要放置其他物品,以免宝宝将两者同时拉下而被物品砸伤;烫手的食物也不要让宝宝碰到;在宝宝行走之时不要喂他食物,以免呛住喉咙。


  分享阅读:
生殖器疱疹能治好吗 女性尖锐湿疣 治疗癫痫的医院哪家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