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健康网

老李加油!已3年陪伴不惧遇罕见

2025-03-03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将全球目光聚焦于那些被称为"医学孤儿"的罕见病患者。

  年近花甲的老李来自内蒙古,以务农为生。3年前因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来京求助,走进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液内科。SAA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如果把骨髓想象成一个工厂,它会生产各种血细胞,而得了SAA的患者,这个工厂几乎停工了。在李利红主任的诊疗下,在医院社会服务基金的资助下,老李通过药物治疗,保持着病情的稳定。

  

  李利红(左)为患者查房

  今年1月,老李发现自己频繁排出深如酱油的小便,肌肉疼,严重乏力,活动后气短,立即来京找李利红求助。正因为有3年之久的诊疗积淀,对患者的病情深入了解,李利红立即警觉,最终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其红细胞表面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显著缺失,结合血红蛋白低至60g/L(正常男性120-160g/L)、乳酸脱氢酶飙升2200 U/L(正常值120-250 U/L)等异常指标,最终确诊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PNH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全球发病率仅百万分之一,“因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丧失了保护罩,患者的红细胞容易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进入尿液,使尿液呈深色。”李利红说,这种症状通常在夜间或清晨明显,因此得名“睡眠性”。PNH也因其隐匿性,延误诊断,患者面临着贫血、血栓、感染、肾功能损伤、高致残等诸多风险。

  

  “目前PNH已从‘无药可治’进入‘可控制慢性病’时代,但早诊早治仍是关键。" 李利红说,医院已经通过药品临采,为老李应用了最新的靶向药物,阻断溶血"导火索"。

  每个罕见病患者都是暗夜里的追光者,而医务人员的全力守护,这一路,虽辛苦,但有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