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在中国一直都是比较“矛盾”的话题。一方面,因为中国悠久的酒文化,导致长期饮酒的人很多。另一方面,酒精对人体的伤害又的确存在。这让很多既喜欢喝酒,又想要健康的酒友左右为难。
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每天“小酌二两”,即过了酒瘾,也不会因为喝太多导致健康损伤。并且有人以中医所说的“酒为百药长”为基准,认为少量饮酒反而是有益健康的行为。

中医所说:“酒为百药长”,是否说明喝酒对身体有益?
当然不是。
诚然,在《本草纲目》中有提到:“行酒势,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的确有不少养生效果存在。并且酒作为部分药物的载体,也的确担当得起“百药长”的称号。
但是,古代的饮酒,和现代的饮酒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方面,古代的酒多以药物为载体,主要为“药酒”,通过酒精易渗透进人体的特点,让药物效果更好地发挥,是以治病为前提的。即便是古人,也不会把药酒天天拿出来喝,就像现代人不会每天都故意吃药一样;
另一方面,古代的酒和现代的酒,其实大有不同:古代因为酿造工艺比较粗糙,酒水的度数是比较低的,就和如今的水果啤酒饮料差不多,即便适当喝点,也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影响;
但现代工艺酿造的酒,酒精度数比较高,加上添加剂的存在,对健康的伤害也会更加明显。
所以,虽然古代的确称“酒为百药长”,但并不说明喝酒对身体有益。即便每日“小酌二两”,依旧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每日“小酌二两”,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在很早以前就提出酒精摄入的危害,即便只喝一点点,也并非是什么好事。
这是因为酒精在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叫做乙酸的有毒物质,乙酸跟随血液循环不断刺激,身体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变化:
①血管受到刺激,可能会变得更容易受伤,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②有毒物质需要肝脏代谢,增加了肝脏的劳损程度;
③乙酸对神经造成刺激,中老年人每日饮酒或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总而言之,每天少量饮酒,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弊端,但从长远来看,依旧是对身体健康不利的。越是年纪大的朋友,越早戒酒更健康。

这里分享2个常用的戒酒方法:
转移注意力法
酒瘾和其他的欲望都是通过大脑支配,当酒瘾出现时,也可以用其他欲望的事情来代替,达到转移注意力,慢慢戒酒的效果。
比如在想喝酒的时候,适当吃些喜欢吃的东西;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用一种喜好去代替另一种喜好,也有着比较不错的效果。
延长饮酒的时间
在喝酒的时候,很多人往往需要“仪式感”,比如必须用小酒杯,需要吃上两个小菜等等。因此在喝酒的时候,不妨酒杯端的慢一些,喝酒的速度放缓一些,欺骗大脑“喝酒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通过这种方法,逐渐缩短饮酒量,减少身体对酒精的依赖,或也能产生一定的戒酒作用。
总而言之,即便是“小酌二两”,饮酒依旧不利于健康。切勿用古人的条件来类比现在的条件。根据科学的条件来改正恶习,维护健康,才是正确的选择和做法。
参考资料:
[1]、这个误导中国人几十年的养生说法,根本就不存在·齐鲁壹点·2022-02-17
[2]、小酌怡情?酒精就是这样让人衰老的·北青网·202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