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健康网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话有道理吗

2016-01-30  99健康网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我国从古至今留下来的一句谚语,指通过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与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也就是说,儿时的性格脾气会影响一生。那么,这句话真的有道理吗?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话有道理吗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这句话看似没有道理,实则确实暗合了孩子的心理发特点。孩子从小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而后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而3岁,又是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幼儿期,这个阶段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基本上在3岁之前就已经定型,3岁之后则变化不大;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在3岁之前就已经完成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3岁之前是儿童的感觉、记忆和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最为敏感的时期,3岁之前的学习活动将事半功倍。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3~7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所谓“7岁看老”是指在7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7岁之后,基本上就难以重新塑造了。所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无道理哦!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3岁宝宝该如何教育

  三岁宝宝教育之需注重智商的培养

  1、利用故事训练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孩子处于三岁的时候,宝宝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我们得注重对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最可靠的方式就是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爸爸妈妈们可以选择一些浅显易懂以及短小的故事。这些故事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讲解故事,之后让宝宝听了之后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单的话陈述。这也是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爸爸妈妈们要注重故事的选择,具有教育性以及简单易懂是非常关键的。

  2、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训练宝宝应变能力。对于宝宝的智力发育,我们得注重生活经验的培养。智力是能力的一种,我们想要提高宝宝的智力,还得提高宝宝的实践能力。不过,孩子还很小,难以有实际的锻炼机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选择角色扮演的方式训练孩子的应变能力。我们可以为宝宝营造一个模拟性的情境,比如医生救人或者是警察指挥交通或者是扮演卖家和买家的角色。模拟生活中的情境,锻炼宝宝的实践能力,增加宝宝的社会经验。

  3、抓住机会为宝宝普及知识。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值得传授给宝宝的因素。对于三岁的小孩来说,他们的知识层面还非常的浅显,对于生活以及这个世界的认识非常的少。为了增加宝宝的知识层面,提升宝宝的智力。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宝宝讲解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比如,我们和宝宝逛街的时候,可以为宝宝讲解路上的红绿灯的常识。

  三岁宝宝教育之需注重情商的培养

  1、提升宝宝与人沟通的能力。对于孩子的情商培养,爸爸妈妈们需要注重培养宝宝的交际能力。其实宝宝最好的沟通对象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父母需要抓住与宝宝相处的机会,选择合适的话题,与宝宝进行沟通。父母多问孩子一些幼儿园中发生的事情,还可以询问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感情。这些小小的问题,都是启发孩子情商的关键,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训练孩子的爱心以及同情心。人之初,性本善。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宝宝了解在生活中需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以及一颗同情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关爱小动物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爱心。

  三岁宝宝教育问题存在很多方面,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爸爸妈妈们赶紧来看下如何进行教育才更加科学。

  延伸阅读:

  三岁宝宝学些什么好?

  学习生存: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培养其基本的生活、生存等方面的能力,使孩子有一些生活常识,如热了知道脱衣服,电是不能去碰的等。一般来说,3岁以前的孩子主要是培养其行动思维,学什么做什么,如吃喝、坐卧、行走等,注重活动实践能力。

  学习分享、合作与竞争:孩子由于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期,容易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通过与同龄伙伴的交往,通过家长的教育与指导,培养孩子学习现代社会对人素质的基本要求:分享、合作与竞争,塑造孩子健康的个性,为孩子的社会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岁是培养语言的关键期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2~4岁是幼儿学习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关键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就会在其心理上造成某种缺陷,甚至终身无法挽回。我们都听说过“狼孩”的故事,当已经长大的“狼孩”回到人间,尽管人们为他的康复花了很大功夫,也无法彻底恢复他的语言和人性。所以,抓住和把握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相当重要。

  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通俗地说,语言现象类似于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当人“听”的时候,语言是以声音的形式进入你的听觉器官(耳朵),即输入的第一信号。只有当第一信号经过消化处理,变为第二信号刺激大脑的听觉语言中枢,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之后,我们才能在大脑思维的基础上,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发音器官(喉咙和嘴)“说”出来。这一整套的程序说明: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处在一个不断运行调整的过程中,就像计算机要获得数据需要不停地运算。

  生活中,两三岁的宝宝经常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这正是他的“计算机”处在运算的过程中――通过模仿语音进行思维,学习表达语言的具体表现。有了这段自言自语的学习过程,幼儿慢慢消化吸收“鹦鹉学舌”来的语言,大脑的思维真正把语音的外壳与语义结合起来,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