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个月宝宝的教育启蒙
此时的婴儿要多与他进行亲子交谈,如跟孩子说说笑笑给孩子唱歌。或用玩具逗他,引他主动发音,要轻柔地抚摸他、鼓励他。另外可以让孩子趴在床上或桌子上,孩子的双手可以支撑起上半部分身体,头部也能抬高,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发育,也为以后的爬行打下基础。还可以锻炼孩子坐在妈妈怀中,但时间不能太长。为了锻炼孩子的手劲,可以先把哗啦棒放在他手里,开始时,孩子握住的时间很短,以后逐渐能握住很长的时间。
下面这些方法可以给宝宝的启蒙教育带来好处,妈妈们不妨一试。
1、变魔术。
目的:立即注视桌面的玩具,观察物体在变动。
前提:会选择最喜欢的图画以后。
方法:抱宝宝坐在小桌旁边,一会儿放一个小红球,一会儿放一个小瓶子,又换成一个小方盒,看看孩子是否立即发觉桌上的东西变了,看他对哪一个表现出热情,四肢摆动,露出笑容,最后大人把一个小圆盖放在桌上一会儿,再把他旋转起来,一面说“转转!”。拿着孩子的小手在桌上划圈,待盒盖倒下时拿孩子的小手将他按下说“停”。这种不断的变化,加上动手参与使孩子感到新鲜和快乐。
2、哪里响。
目的:引导宝宝听声转头、促进听觉定向能力发展。
前提:头能随意转动。
方法:在室内不同的方向发出声音,如摇动哗铃棒、或在另一侧用筷子敲碗、再在另一个方向搬动桌椅;然后母亲从别的方向边说话边走近宝宝,看看他的头部是否随发出声音方向转头。通过训练的孩子可很快准确地将头转向声源。
3、辨认父母。
目的:早日辨认父母,促进社会性发展。
前提:母亲亲自照料宝宝,否则就辨认照料人。
方法:母亲短暂离开后突然出现在宝宝面前,并对宝宝微笑、拍手,或呼叫宝宝的姓名,宝宝将会有欢笑、呼叫、挥手、蹬腿、扭身马上投入母亲怀中等反应。如果母亲不能亲自照料,宝宝也能辨认照料人,但缺乏上述的热情。经常照料宝宝的父亲也会得到孩子的欢迎,常常同宝宝玩“举高高”的爷爷,或叔舅也会得到宝宝的辨认。
4、踢打吊环。
目的: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肌肉发展,练习手和脚运动技巧。
前提:学会有意识摸床边的布娃娃后。
方法:在宝宝床上用支架横放在中间,吊着两个玩具,旁边各吊一个圆环,大人牵拉玩具放入宝宝手中,让他玩一会儿。然后让宝宝的两手各抓一个吊环,提起双脚去踢玩具,玩具最好是能踢响的。这样每次踢动发出响声,宝宝非常喜欢。玩具前后晃动发出动人的声音,引诱宝宝伸手再次想抓他或踢他。宝宝开始还不可能够得着,多次练习之后,他能将吊球打响或将他踢响。吊着的玩具最好每5-7天更换1次,新鲜的东西能吸引宝宝去击准他,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当他击中或踢中时,大人要给以鼓励:“宝宝真棒”!宝宝非常乐意玩这种游戏。
5、歌唱。
目的:发出拉长的元音。
前提:能发出“啊”、“哦”等元音。
方法:当宝宝在嗷嗷自语地发出1-2个元音时,大人也模仿宝宝发出声音,有意将声音拉长,引导孩子模仿。当他试着发出拉长的元音时,大人用称赞的神态抚摩他,拥抱他。他得到鼓励就会再次拉长声音发出元音,如同歌唱家在练声一样。家长可把近日宝宝发的声音录下来同前十几天比较。
6、踏蹬。
目的:发展宝宝下肢活动。
前提:解开襁褓,让宝宝穿连脚裤或袜子。
方法:在宝宝床尾摆放一个带响的充气玩具。大人握住宝的腿蹬到玩具上发出声音,宝宝会自己尝试,全身使劲弄出响声。多次活动之后他就知道只要用腿来踏蹬就会弄出声音,他会经常踏蹬弄出声音逗大人笑。
7、摇呀摇。
目的:发展平衡能力。
前提:孩子无神经系统损伤。
方法:家长可把宝宝床脚垫高,让宝宝仰卧或俯卧在床上,随着年龄增长可让宝宝坐或站在床上,然后轻轻地摇动。还可将宝宝床挂在门栏上做成秋千前后左右摇动。每天进行2-3次,让孩子躺在摇篮中摇动,是发展平衡能力的很好的方法。有研究表明,自从摇篮消失后,孩子的平衡能力普遍下降,因此不要认为摇篮是古老的用品,并认为经常摇动孩子会养成不摇就哭的坏习惯,而放弃这种发展孩子平衡能力的好办法。
8、看世界。
目的:看周围事物,促进视听能力发展。
前提:竖抱时头能伸直不必扶托。
方法:家长抱起宝宝在室内及室外到处走走,遇到什么,让他看看,给他说说。宝宝会边听边伸头张望,四肢活动减少。他会对一些事物感兴趣,盯着看个究竟,有时会伸手摇摇,用身体使劲不让家长走开。经常抱到外面去的孩子,在大人抱起时会伸手指着门的方向,手舞足蹈表示要出去。大人指着花说“花,真漂亮”,或者看到汽车说“汽车,嘀嘀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