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健康网

辉瑞中国肿瘤部市场负责人宋发贤:以持续创新动力深度参与中国健康事业发展

2020-10-29  互联网

  “未来整个医药行业的创新一定是多极化的,中国驱动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在战略层面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机制,更深度地参与到中国医改和健康事业的发展中,将辉瑞肿瘤业务发展与中国健康战略方向校准,加速创新药的引进、提高患者的药物可及性、推动中国医药研发深度参与全球布局。”在当下中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健康中国行动的背景下,近日,辉瑞中国肿瘤部市场负责人宋发贤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互联网+”推动数字化转型 创新线上患教、医学服务

  在此次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健康”、数字化医疗服务发展迅猛,远程会诊、网上咨询、居家医学观察指导、心理疏导、慢病复诊以及药品配送等服务全面开展,拓展了线上服务空间,缓解了线下诊疗的压力,互联网诊疗和相关服务量大幅增长。

  其中,医药企业紧跟“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步伐,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积极创新探索,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更好地满足医生、患者的需求:一方面创新线上方式去满足疫情下医生依然存在的学术交流需求;一方面,在患者在不便就诊的情况下,特别对一些慢病患者,完善线上服务解决方案,为医患搭建通畅的交流渠道,让患者得到与线下同质的疾病管理与治疗。

  作为实施数字化转型较早的医药企业,据宋发贤介绍,在疫苗和肿瘤疾病领域,辉瑞一直在帮助患者获取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治疗药物的相关信息。在医学服务方面,通过打造一站式医学服务平台“辉瑞e慧”,让医务工作者快速便利地享用文献服务。以数字化手段为患者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包括针对肺癌、乳癌、肾癌患者的全程关爱服务平台,让患者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到医疗信息、购药渠道、及时获得药物。

  加快肿瘤新药上市、创新多方共付 加速实现中国癌症防治目标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22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3.3%。围绕肿瘤防治事业部署,众多医药企业积极与监管机构、研究机构、专家各方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为患者带来突破性的治疗获益。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推进创新药的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大大激发了药企创新活力,越来越多的全球新药、好药可以通过优先机制得以与患者快速“见面”。在即将到来的第三届进博会上,也将会展示多款肿瘤新药。

  “我们在肿瘤领域会亮相两款产品,一个是在已经提交上市申请的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创新靶向CD22抗体偶联药物(ADC),预计2021年能够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另一个是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第三代口服靶向药,借助博鳌先行区创新准入的相关政策,该药今年7月份已在博鳌恒大医院开出首张处方。得益于中国推进创新药的审评审批和上市利好政策,这两款药物都被纳入了优先通道。”作为参展商,宋发贤透露。

  “让创新好药可及、可负担,让患者用得上、用得起”,是国家推动医药改革的目标,也是药企的责任和使命。近年来,通过国家医保谈判、加快推动急需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大大降低患者的费用负担,让更多患者享有治疗机会。同时,国家也在鼓励多方共付创新模式,比如一些省级的惠民保医疗商业保险解决方案,可以带病投保,加大普惠力度。

  “我们一直积极参与到国家医保工作中,解决患者的可负担性。2018年,有三款肿瘤产品通过谈判进入到国家医保目录。在湖南推行的全省惠民商业保险中,辉瑞也将尚未纳入医保的治疗肺癌和乳腺癌的创新靶向药物纳入,让患者有更多机会获得治疗。”宋发贤表示。

  在肿瘤慢病化管理的趋势下,除了通过创新药物不断提升和优化患者生存率,癌症诊疗的精准化、规范化工作也在一直推进,包括各种治疗指南的发布推广、区域医疗中心网络建设。

  “作为医药企业,辉瑞也在持续推进乳癌规范化、均质化治疗。把很多精准医疗随基因诊断靶点的创新药物带到中国,和国内的专家学者一起推进精准医学的进展,把医疗实践落实到单病种、多学科以及精准个体化的联合诊疗,从而帮助中国提高肿瘤治疗的规范化、均质化,转化为对患者实际的获益。”宋发贤表示,未来也会把更多的全球产品线,结合中国高发疾病且未被满足的需求,引入到中国。

  创新合作模式 推动中国医药创新深度融入全球研发布局

  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医药研发已从全球医药创新第三梯队跨进第二梯队阵营。一方面,众多跨国药企正在中国加速创新药研发和上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企业的涌现,成熟药企将经营核心转向创新药研发,同时将目标瞄向全球,为中国创新药打入国际市场做准备,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正逐渐融入全球医药市场。

  “辉瑞和基石药业的牵手就是这种国际与本土医药创新的商业合作模式的示范。这也是辉瑞第一次对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宋发贤指出,我们深度参与中国健康事业建设的发展。一方面通过自己强大的研发管线,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外部创新制药企业的合作,让产品管线能够有更多可拓宽的渠道和空间,从而帮助中国患者更快获得创新治疗方案。此外,推动中国与在全球布局的研发管线实现基本同步,致力于在三年内实现中国参加超过80%的全球早期以及关键临床研究。

  “另外,希望80%的研发项目能够和全球同期申报,并最终引入中国。并结合中国的利好政策,真正加速创新药的引进,特别是精准医学和精准靶向治疗药物,来满足中国患者的治疗需求,帮助中国患者获得更好的、更具有性价比创新治疗方案。”宋发贤展望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