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健康网

专家学者畅谈防癌治癌:早筛早查是关键 高科技助力癌症诊治

2020-05-25  人民网

  北京5月25日电(记者孙博洋) 近日,由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0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这也是自2016年起,该系列圆桌论坛连续举办的第五届。

  在23日举行的主题为“聚焦肿瘤早诊早治 促进人民健康”的专场圆桌论坛上,来自各界的专家汇聚一堂,就肿瘤的早筛早查,肿瘤治疗新技术方向,肿瘤医疗资源的下沉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肿瘤防治上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发表了各自精彩的观点。

  “早期发现早期癌症”成防治癌症关键

  对于肿瘤的早筛早查,中国抗癌协会科普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在发言时表示,以往传统的筛查方法,无论是腹部超声还是胸部胸透及肺部胸片,都不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癌症,只是早期发现了癌症,这些早期发现的癌症更多的都是中晚期,患者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所以这20年来,我们开始用新的方法手段去进行筛查,把以前那六个字的‘早期发现癌症’升级为‘早期发现早期癌症’这八个字。”支修益说。

  谈到癌症早期筛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表示,防治直肠癌,首先要进行早期筛查。

  他表示,我国目前还没有将直肠癌的早筛纳入全国医保,只是在个别地区进行筛查。而在国外,患者的医保是可以报销的,所以规定到50岁后,必须要去医院做筛查。对于直肠癌的早期筛查,目前已经有很多方式,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经济的检查方法,并进行逐步推动。

  治疗方法发展迅速 癌症患者选择日渐增多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胸部肿瘤中心主任杨跃发言时表示,自2016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成立胸部肿瘤中心,便加入多学科协作会诊,使多学科协作会诊平台更加具体化、更完善。而多学科协作会诊平台无偿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让更多患者获益的同时,为年轻医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杨跃表示,胸部肿瘤疾病主要有三大‘杀手’,即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在多学科会诊平台上,多学科专家以病人利益为第一讨论要素进行探讨,减少患者挂号时间和费用的支出,获得最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模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普通外科主任张朝军在发言中表示,胃肠肿瘤的精准微创治疗将是必然发展方向。

  在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胃肠道肿瘤的精准微创医疗技术方面,张朝军认为,基层医院在开展胃肠肿瘤的微创手术方面在处在起步阶段,在手术技术、关键难点方面仍有困难,通过近距离的手术演示观摩、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有利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胃肠肿瘤微创手术的信心。另外,还可通过学术交流,进一步规范,微创技术标准和要求。

  在谈到近年来肿瘤诊疗技术和方法的创新时,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表示,近年来,在甲状腺癌的治疗方面重点引入了微创外科。“我们也喜欢将‘微创外科’称为‘美容外科’,因为甲状腺癌微创外科总体目的是为了尽可能避免患者颈部留下疤痕,通过眼位的操作、腔道的介入进行甲状腺癌的治疗。”

  葛明华还表示,微创外科治疗甲状腺癌也有相关的适应症,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合。比如,一些患者由于职业或者其他的要求不能在颈部留下疤痕,就不适合在颈部做微创手术;另一个就是肿瘤必须是在早期,较为晚期的肿瘤患者是不适合做微创外科治疗的。

  高科技让肿瘤诊治如虎添翼

  在谈到最新科技如何在肿瘤诊治中发挥作用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表示,在肿瘤诊断方面,新技术应用使得肿瘤的诊断更加精确。近几年来,大家都耳熟能详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诊断领域,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尤其在影像学领域,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法和神经网络算法,让‘机器医生’协助人类医生进行阅读影像学检查结果,可更细致和精确掌握人类肉眼看不到的信息,帮助我们进行精准诊断。”季加孚在发言中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在发言时表示,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水平。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普及极大的提高了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人工智能的兴起则进一步实现乳腺癌的计算机辅助诊断,于乳腺癌的影像诊断及病理诊断领域是如虎添翼。

  对早期乳腺癌开展基因检测和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面,唐金海谈到,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筛选出真正高危的患者,及时予以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经过一场的深入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防治肿瘤疾病,早筛早诊是关键,越是早期发现,治疗的成功率也就越大,社会各个方面应该重视癌症的早筛早查,推动早筛早查在更大范围内普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