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压143mmHg,舒张压106mmHg,血压稍微偏高了,最近每天都要来卫生室测一下血压。”家住余井镇天圣村的张阿姨,因患有高血压,按照惯例,每个月都要在家接受一次常规健康检查,让她能够享受这一便捷、舒适、高效医疗服务的,正是其签约家庭医生桂银娣。健康关怀“近在咫尺”,在潜山市这样既贴心又安心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已让近2万名群众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全过程、连续性的健康照顾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要在守正,破除思想上的“因循守旧”,争做“为民服务”的搏击者
从“医不叩门”到“主动上门”,从“重治病”到“重防病”“重宣教”,今年,潜山市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方针,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以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为突破口,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深度融合,率先在市域内实施“慢性病按人头付费试点”全覆盖,构建“三医协同、医防融合、防治结合”的健康服务新格局。“医防融合”的服务模式不仅让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更让群众健康在家门口就能“守得住”。
“黄大爷,最近您有按时服药吗?身体可有什么症状?”刚到黄大爷家,痘姆乡吴塘村家庭签约医生涂有林,打开血糖仪,一边为黄大爷测血糖,一边询问道,口渴症状减轻很多的黄大爷连表感谢。同行的还有市中医院派驻的健康指导员江海润,在仔细查看了黄大爷的就诊病历和指标后,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血糖6.3mmoL/L,稍微有点偏高,要注意平时饮食,坚持定期服药,下周让涂医生给你再测一次。”
一个月前,75岁的黄大爷总是口渴、多尿,“刚开始没当回事,觉得可能是因为水喝少了,问题也不大。”黄大爷说,“直到上周,看到村卫生室墙上挂的“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公示牌,得知中医院急诊科的江医生要来随访,想着县里医院的医生技术好,就专门在他来村里的时候找他咨询了一下,经过细心检查,才知道原来是糖尿病引起的。”
贵在创新,破除工作上的“小进则满”,争做“创新发展”的奋进者
据潜山市卫健委分管负责人王书生介绍,为做实做细辖区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潜山市现已组建了县、乡、村一体的健康管理服务团队,由潜山市立医院、市中医院两家医共体牵头单位派出176名健康指导员,实行“1+1+1”包保机制,即1名县级医院医生、1名乡镇卫生院医生和1名村医,驻村开展“健康敲门行动”,配合村卫生室人员对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慢性乙肝、类风湿性关节炎等5种慢性病患者,每月上门开展一次健康随访,提供健康指导、合理就诊指导和相关医保政策指导,切实做到“医中有防”“防中有医”。
“现在我们医院的健康指导员都自行合理错开门诊、手术时间,到包保的村里逐户开展健康随访。下乡前,医院组织召开了一次培训会,就医防融合政策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和业务指导,切实提高‘医治’本能,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他们享受更好、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尽心尽力做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员’。”作为市中医院医共体片区的健康指导员徐越说。目前,全市健康指导员全面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家中,倾听群众诉求,全面了解慢病患者的健康状况,真情实意提供医疗服务和帮助。
重在实干,破除作风上的“假大虚浮”,争做“脚踏实地”的实干者
“储医生是潜山市立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专家,跟在他后面随访,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芮大妈前几年得了脑溢血,现在在家中做康复治疗,储医生详细看了他的病历,给出了专业性的治疗方案,目前正在恢复中,效果很好。”余井镇黄岭村卫生室医生江家结说。
潜山市通过健康指导员服务团队的“1+1+1”包保机制,实现了“传帮带”的良好示范,将县级医院的先进技术和医疗资源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内容紧密结合,切实做到资源共享和无缝衔接,真正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条预防、医疗、慢病管理等为一体的服务链条,构建了完善的‘医防融合’健康服务模式。”潜山市政协副主席、卫健委主任陈倩介绍说,“我们将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的分层分类和精细化管理,通过健康监测、健康行为干预、健康宣教等方式,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引领‘防’‘治’融合的健康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