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健康网

对医生在外“察颜观病”,规范是最好的鼓励

2023-08-21  北京青年报

  日前,浙江绍兴一名女子在面馆吃饭,一名陌生男子过来搭话称“你脑子里面可能长了肿瘤”。这名男子是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明,他凭经验判断该女子患有糖尿病且脑子长了肿瘤,嘱咐她“假如相信我的话,我就给你留下电话号码,你来找我给你检查一下”。很多网友们看到此事非常感动,纷纷留言“好医生!”“这样做太难得了!”“这样的医生多一点可好?”

  赵医生之所以能够“察颜观病”,是因为他所诊断的疾病具有“嘴唇鼻子特别肥厚,额骨特别突出,手指特别粗大”等特殊面容和明显外在表现。具有特殊面容和明显外在表现的疾病还有很多,比如对于先天愚型患者的特殊面容,医生很容易辨别;肝病患者的皮肤干燥、粗糙,没有光泽,皮肤弹性极差,甚至会出现古铜色面容,有时黄疸、肝掌、蜘蛛痣等症状也很明显,作为有经验的医生,不难就此作出判断。

  也正因此,医生在医院之外的公共场所,通过望诊和简单的检查,成功地发现当事人所患较重疾病,已成为比较常见的现象。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2021年10月,华西医学院的几名女学生在外就餐时,发现火锅店老板有特殊面容,怀疑其患病,于是塞给他一张小纸条,提醒他关心身体并到医院检查。此事在当时引发全网关注,网友纷纷为几位“小姐姐”点赞。这些事例说明,民众对于医生的这种特殊诊疗方式,是十分欢迎和赞赏的。

  医生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尤其擅长诊断其专业内的一些疾病,并利用特殊面容等表面信息,帮助民众诊疗疾病或提出诊疗建议。由于这种做法能够尽早发现疾病,并且投入少,也便于推广,因此可将之当成一种可贵的医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也要看到,即使医生在外发现或高度怀疑一个人患有某种疾病,或许也不愿意将之告诉对方并提出建议。这是因为,假如碰到不好打交道的人,可能将医生的提醒当作挑衅,进而用“你才有病”等语言来回应。并且,医生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一旦如此,就可能招致对方的责备,甚至要求赔偿相关损失。也就是说,医生选择缄口不言,主要是求自保、怕惹事。

  与路边急救相比,医生这样诊病虽然不算紧急,但给患者带来的好处以及医生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等,均有过而无不及。路边急救有“好人法”等作为保障,但医生“察颜观病”却没有相似的制度保障。这位医生的善行值得鼓励,但若想将个人之善上升为群体之善,就得消除规则与制度盲点。

  如何看待医生在外“察颜观病”,是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新话题。因为能够惠及患者或让诊疗变得快捷的任何行为都值得鼓励,在开发医疗资源方面,也要“不以事小而不为”。规范是最好的鼓励,细化规则,出台免责条款等,才能让医生敢于如此而为,又知道该怎么规范行事,进而将这种特殊的诊疗普遍化,并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