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常有社会交流和语言交流障碍,除核心症状外,还有一些其他症状,如对患儿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使患儿出现各种各样的怪异行为。且患儿除有智力障碍、癫痫等症状,还有免疫失调、胃肠道异常等非神经性合并症,对患儿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金博智慧创始人兼CEO 褚明礼先生
根据一项为期两年半,对78例ASD患儿的跟踪调查,发现了ASD相关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如下图所示:
危险因素:父亲生育年龄≥30岁、母亲生育年龄≥30岁、母亲职业有毒物接触史、孕期有被动吸烟史、母亲孕期患病;
保护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好、母亲职业为体力劳动者。
行为改善方法——感觉统合训练
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早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感觉统合训练,能改善患儿视觉、听觉、触觉功能障碍及语言交流障碍,也可改善患儿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身体的运动能力。
孤独症患儿,其感觉统合障碍主要包括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身体平衡功能障碍、视听觉语言障碍、触觉防御障碍。每位患儿感觉统合失调程度的不同,根据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结果,在训练内容、强度、频率上有所不同。使用的工具有跳袋、平衡台、按摩大龙球、滑梯、跳床等。
行为改善方法——tDCS
与正常发育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脑电功率谱呈现倒U型,存在慢波段(delta和theta波段)较正常发育儿童偏高的情况,这说明孤独症儿童脑发育存在落后的情况。
根据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将新兴脑调控技术——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孤独症儿童脑调控,通过观察治疗效果。发现:接受每周2次、共计10次的tDCS脑调控干预之后,患儿4~8 Hztheta频段在全脑均有显著下降,在顶叶(P3,Pz,C3,C4)、枕叶(01)以及左侧背外侧前额叶(F3)熵值均有显著增加。
这说明经过tDCS干预之后,实验组孤独症儿童在delta和theta波段都有所下降,尤其在theta波段,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tDCS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脑电节律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tDCS脑调控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脑节律和大脑复杂度都有积极的影响。作为一种无创和安全的神经调控方式,tDCS能够有效干预孤独症儿童,在孤独症的康复领域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意见建议
孤独症不是一种障碍、而是多种障碍,单一的康复训练方法对儿童孤独症治疗效果有限,因此对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时,要综合多种干预方法,以便使患儿能早期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6~12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儿童孤独症的综合干预治疗疗效分析》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脑电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