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忠实地记录着一个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由弱到强的飞跃,也见证着北京协和医院这座医学殿堂百年“许国为民”的荣光。
在这里,每一天的开始是“进入零时起”:灯火,恍若白昼;人群,穿梭如流;生命,在此护佑。
在这里,走出了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这样的医学巨匠,也培养了众多的医界学科带头人。无数个“医学第一”在此诞生。
从1921到2021——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待病人如亲人的初心不曾改变。开启“中国医学科学”道路,与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史紧紧相连,这就是百年协和,一座让患者性命相托的医院,一座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的丰碑。
9月16日,北京协和医院老专家在庆祝大会后准备合影。当日,庆祝北京协和医院建院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协和医院学术会堂举行。100年来,北京协和医院致力于攻克医学难题,培养医学人才,提供优质健康服务,为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永恒的追求——“一切为了患者”
人们总说,“林巧稚大夫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让人感受到一个清瘦身体里蕴藏的不凡品格。
林巧稚特别的吸引力是什么?在协和的医生们眼中,就是极端的热忱,对患者、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
走到病人床边,拉拉病人的手,掖掖病人的被角,把耳朵贴在孕妇的腹部听听胎心,微笑着说:“挺好的!”病人焦虑的情绪缓解了,烦躁不安被微笑代替,产程也顺利了……
终身没有婚育的林巧稚,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被称为“万婴之母”。真诚与关爱,是她的从医底色。
上世纪60年代初,林大夫的办公室就在15楼3层过道旁的一间小屋里。这个超级狭小的办公室只有一扇窗户,但“功能”强大。
对过儿就是产房,透过窗户,产房里的活动隐约可见。产妇一有“特别”的声音,林大夫会立马赶去,超不过30秒!
即使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还装着患者。这,就是大医仁心。
“张贵纯同志,您在9月14日诊视后已将近一个月,应该返院随诊,进行超声、ERCP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希望您不要延误。”1984年10月,著名外科学家曾宪九,因患者未按时复诊,放心不下,便写了这封信,还给张贵纯单位领导写信,一起催促。
张贵纯并不知道,那时的曾宪九已是肺癌晚期。从家走到医院仅200米的距离,都要在路上歇几歇。
多年后,已恢复健康的张贵纯还记得当年再次见到曾大夫的情形:“他抬头看见我,乐了,说‘你终于来啦?你自己对生命怎么不珍惜呀?你这个小同志’。听他那么一说,我感到特别的温暖。”
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刘士豪、吴英恺、宋鸿钊、邓家栋、张乃峥、方圻、朱预……生命奇迹的背后,是这些“大医”树起的匡威济世、仁医德行的精神丰碑——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
百年来,从协和走出了百余位现代医学巨匠、13位中华医学会会长、6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他们开创并引领了众多医学学科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实践之路。
“协和的大夫都是‘熏’出来的,这种‘熏’,就是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言传身教。”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说,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是协和百年不变的办院理念和坚守。
“手术刀也要闪耀温暖的光芒”——协和医院妇产科郎景和院士说,老一辈的言传身教,影响了几代协和人,“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在新时代生根开花。
面对每天接待万余名患者的“超负荷”状态,协和从来没有放弃努力。
2015年起,协和推出自主开发的App和自助机,开通门诊检查检验一站式预约;2021年,“北京协和医院互联网医院”作为北京首家互联网医院获批,让各地患者从“奔协和”转变为“问协和”。
200余人的导医队伍帮助患者顺利就医,设立“温馨小屋”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安宁疗护”带给患者最后一程的温暖,内镜中心飘荡着舒缓优美的小提琴曲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爱的甘霖,洒在协和每一个角落。
9月16日,北京协和医院的老专家出席庆祝大会。当日,庆祝北京协和医院建院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协和医院学术会堂举行。100年来,北京协和医院致力于攻克医学难题,培养医学人才,提供优质健康服务,为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登“险峰”、闯“禁区”——“严谨、求精”创奇迹
在医学探索征途中,协和创造了数不清的“第一”——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由中国人命名的肾性骨营养不良;
成功实施中国第一例食管癌外科治疗、第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通过临床结合基础研究,对垂体瘤的诊治从几近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闯别人闯不进去的“禁区”,靠的是什么?是协和医者“三基三严”的科学精神和历久弥坚的创新精神。
自建院至今,协和完整保存了400多万份病案。这是中国现代病案管理的开端,也是中国医院病案史的奇迹。
尽管不少纸张已经泛黄,但病案字迹工整、文辞流畅、记录翔实,时而缀以手绘疾病图谱,成为协和人鲜活的“教材”和珍贵的医典。流淌在协和人血液中的“严谨、求精”,在一字一句一描中彰显无遗。
没有留下鸿篇巨制的张孝骞,医生们将他视为一个时代的高峰。一次又一次的诊疗“奇迹”,映照的是他“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严谨态度。
一些与他共事的大夫始终记得:晚年的张孝骞右眼几近失明,左眼一米以外就看不清人。他小心吃力地记着笔记,字还是不知不觉写串了行……
从医60多年,50多个小本子记录患者的点点滴滴。遇到疑难病例,张孝骞随口就能指出某时某病房某患者与此类似,患者似乎从未离开他身边。
曾有不少人想从小本子中探求医道秘诀,他淡淡地说:“一个医生不管他的本领多么高,他对病人病情的了解是无止境的。”
“大医”的严谨被奉为圭臬,“求精”的精神薪火相传。
心胸外科学家吴英恺,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病床必须是洁白而平展的;外科病人皮肤上不能有胶布的痕迹;切皮得是一条完整的直线,缝合的每一针都必须均匀流畅。
窗户开成一条线,枕头和水壶朝一个方向摆齐,大扫除连病床轱辘都要擦得干干净净,重症监护等30余个专科领域的500多名专科护士为患者奉献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协和护理事业发展中,“求精”无处不见。
“临床不离床”,以问题为导向,协和人不断攻坚克难——
宋鸿钊院士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将绒癌从死亡率90%改善到根治率90%;邱贵兴院士带领骨科团队提出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协和分型”将脊柱失平衡发生率由“King分型”的13.2%降至2.7%……
协和持续向疑难病、急危重症及罕见病诊治的“珠峰”发起挑战——
成立27个门诊疑难病会诊专业组,建设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多学科诊疗模式遍地开花……一步一个脚印,协和处理疑难病症的能力不断提升。
从一个专家教授到多学科团队,从病案到生物样本库,从图书馆到大数据支持下的“知识库”……始终遵循“高进、优教、严出”的原则,以“教授、病案、图书馆”著称的协和“三宝”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深意。
“医院的核心使命是治病救人,病人安全是攀登医学高峰的基石。医院好不好,病人说了算,这才是评价医院的金标准。”北京协和医院名誉院长赵玉沛院士说。
这是9月16日拍摄的庆祝大会现场。当日,庆祝北京协和医院建院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协和医院学术会堂举行。100年来,北京协和医院致力于攻克医学难题,培养医学人才,提供优质健康服务,为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心有大我——“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
“生命的泉,即使拌和着血和泪,也要在自己的国土上流淌。”百年中,北京协和医院走出了无数杰出人才和爱国英雄,从科学、学科和爱国等多个方面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时代楷模”——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文明单位……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协和人勇担使命的至高认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动员令一出,短短十几个小时,3306名协和人报名请战。
时任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抒扬、副院长韩丁带领186名协和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队员涵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感染内科,还有眼科、耳鼻喉科、麻醉科等,80%以上是“80后”“90后”。
“随时准备为党和国家牺牲一切!这不是一句空话。”忆起同心战“疫”的日子,张抒扬几度哽咽。“要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哪怕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拽回来!”
医疗队带去了协和的41项核心制度,又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为医护人员就地开展37项培训。协和人成为抗击疫情“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为中国乃至世界贡献了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的“协和经验”。
“亲历这场战‘疫’,我们懂得了医者的力量,更懂得了党的伟大。”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吴沛新说,2020年以来,协和医院发展党员人数增加了50%,新党员中高级知识分子群体比例近50%。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从成立中国第一个社会服务部到建立第一个公共卫生事务所,从传承百年的内科“大查房”到探索建立农村三级医疗网的“定县模式”,从“大师领衔的农村巡回医疗队”到新时代牵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每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协和人总能担当重任、不辱使命。
抗日战争时期组建红十字救护队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奔赴全国各地保留医学火种;抗美援朝时期参加志愿手术队、收治志愿军伤员……战争年代,协和人践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铮铮誓言。
新中国成立后,协和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派出大批专家支援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参与数十所知名医院、医学院和研究机构的创办。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卫生健康“国家队”和公立医院“排头兵”,协和连续几十年帮扶基层和偏远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勇做医改“试验田”“开路人”,扛起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服务的家国使命。
在协和迎来新的百年征程之际,国家医学中心、转化医学综合楼、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端医学科研平台,将围绕医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对标“世界一流”,研发关键核心技术。
“每一个惊心动魄的抢救,每一次大查房的商讨争辩,每个深夜不熄灭的灯光,都感染和激励着新一代协和人。未来,青年人要让协和医道更好传承和弘扬。”“80后”骨科医生吴南说。
“我们要把最温暖的爱和最精湛的医术奉献给人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院,为守护人民的生命与健康书写协和的新篇章。”张抒扬说。
9月16日,北京协和医院著名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张孝骞教授之子张友会教授(右)出席庆祝大会。当日,庆祝北京协和医院建院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协和医院学术会堂举行。100年来,北京协和医院致力于攻克医学难题,培养医学人才,提供优质健康服务,为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