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国际青年医药科学家研讨会暨2020年中国(温州)医药峰会在温州召开。本次峰会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鹿城区人民政府和中国医药峰会组委会承办,以“医药创新与智慧医疗”为主题,以期推动青年创新合作,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温州市鹿城区区委书记姜景峰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要以这次峰会为契机,高水平地打造瓯越院士之家,进一步放大峰会的乘数效应、溢出效应和蝴蝶效应,真正让创新成为温州市鹿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最鲜明的标志。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曹健林在致辞中讲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命运与共,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合作,促进科技创新,积极应对疫情挑战,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技,科技的力量在于青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发表题为《疫后医学的进一步思考》的主题演讲,他表示,这次新冠肺炎,我们医学和科学做了很多事。面对传染病的肆虐,单个技术或者单个方法和单个药品的单打独斗将力不从心,要创建整合型的健康服务体系,包括整合型的医学研究体系、医学教育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学预防体系、医学管理体系等。他强调,人类的身体具有“自然力”,发掘自身体内的自然力才能在健康的路上走得越快、走得越好。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学敏演讲《科研创新开拓传染病防控新范式》,他认为,传染病的防控第一是降低发病率,第二是降低死亡率。自然界存在的病毒有几千万种,对人体有致病能力的就有150万种,我们不可能每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病毒都去研究出一种疫苗。所以如何从共性上下工夫,从共性上去控制病源,这是真正的科技的要害问题。关于“共性”问题,张院士分别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发展基于信息化的自助,快速诊断技术;二是发展基于信息化的传染病智能预警系统;三是发展基于大数据传染病智能溯源系统;四是发展基于共性机制的广谱抗病毒特效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宁一在病毒分离、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都有重大研究成果,他演讲时表示,“危害人类健康和动物健康的病毒按照数据排列,第一是呼吸系统、第二是流感病毒。传染病的防控有三个环节,一是传染源,二是传播途径,三是易感人群。整个防控手段越靠前,成本就越少。”金院士表示,新冠疫苗有四种类型:围绕病毒载体、RNA、DNA、蛋白,新型疫苗的研发离不开遗传操作,现在的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可以获得未知功能的任何生命体,任何新型疫苗的研发一定要按生物安全法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表示,中国在这次新冠肺炎防控过程中,取得阶段性的全面胜利,这是我们中医、中西医结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医药预防的方法主要有三个。第一,调整肌体的内环境来提升免疫力,第二,喷用剂降低口鼻年末接触病毒的危险,第三,用外用的芳香药物改变病毒生存依附空气的环境。新冠肺炎的问题还没解决,在一部分人群当中自身功能障碍,肺部阴影未能完全吸收,核酸检测复阳,激素副作用和后遗症,心理功能障碍等正在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会上讲述武汉抗疫情况时讲到,新冠疫情发生后,对于作为一个传染病的专家,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关心武汉、关注武汉的疫情。1月18号我到武汉进行疫情的研判, 19号下午的高级别专家组闭门会议上,我首个发言,提出要把疫情控制在武汉,要多腾一些医院来收治病人,要积极地科学研究,要群防群治,发挥大家的作用。19号晚上我赶回北京汇报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了指示,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接着召开全国电话会议,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动员起来,这次战役打响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讲述了他在武汉的抗疫情况,“2月7号我奔赴武汉,当时授命要在那里建制一家能够接诊重症病人的病房。所以第一件事情是把武汉同济院区改造成可以接诊重症病人的隔离病房。24小时改造完病房以后,50张床一天就全部接满。我们的团队成员完全是按照重症病房来配备,包括症状医学、急诊医学、创新医学、呼吸医学、创伤医学、护理学、感染控制等。实际上对一个呼吸道的传染病来讲,一个城市50%的人群真正被隔离才可能出现拐点,甚至达到40%都不行。我们的团队6月6日返京。那时候基本上病情都控制了,我作为院长,让我高兴的是我们的队员零感染,这也是我在一线工作过程中每天提心吊胆的事情。”
峰会现场,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李路明作《脑起搏器--从临床到脑机接口》的主题演讲,国家卫健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副主任卢清君通过视频连线作题为《5G与互联网医疗》的专题报告,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通过视频方式作题为《用大数据和多组学技术解决脑血管病参与风险》主旨报告,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院士、国际基础与临床药理学联合会秘书长迈克尔?斯伯丁教授通过视频连线作题为《保持药物发现的创造力:做50年青年科学家》的报告,会议最后由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杜冠华作总结。峰会还举办了“青年科学家科研项目研讨会”和“中国药理学会课题研讨会”两个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