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健康网

安顿赋能智慧养老,“数字化医养”模式让老人更健康

2022-10-26  互联网

  去年人民日报一篇《智能养老,生活更好》的社评获得中国民政部官网转载,这篇社评开篇描述了一个令人非常舒适的场景:

  只需轻声呼唤,智能音箱便能提供一系列生活资讯;手指一点,手机APP便能解读体检报告,给出健康建议;戴上智能手表,便能实时监测心率、睡眠等健康信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及服务走进百姓生活,在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养老服务的同时,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更有温度、更具品质。

  这个社评可谓紧贴社会发展脉搏,就在同年,工信部会同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针对老年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重点围绕技术创新应用、加大产品供给、数据平台建设、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涌现出哪些新业态新模式?如何让更多老年人乐享智慧生活?我们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企业。

  产品服务不断丰富

  试点示范作用凸显

  早上7点,视频监护远在老家的年迈父亲;上午10点,语音定时播放少儿节目陪伴孙女;临近中午,一键下单预约“爱心驿站”外卖午餐……去年7月,一块小度智能屏的到来,让孙阿姨过上了智慧养老生活。

  孙阿姨家住北京昌平区国风美唐社区,像她一样享受智慧养老的老年人,如今社区已有200多人。社区博爱养老驿站站长穆艳华告诉记者,看孩子、学跳舞、问养生,只要轻声一唤,智能音箱已经成为社区老人日常生活的“好伴侣”。

  国风美唐社区里的养老生活是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近年来,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新业态持续涌现,智慧健康养老理念深入人心。” 中电科三所产业投资部主任吴昕表示。

  产品服务更丰富多元。智能定位卡、动态心电记录仪、智能睡眠仪……面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国内企业推出了一批具备智能化、网络化特征的健康养老产品,在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三部门先后发布的两版《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中,共收录了118项智慧健康养老产品、120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促进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的普及应用。

  试点示范作用更加凸显。目前,工信部联合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已开展了四批次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共遴选出167家示范企业,297个示范街道(乡镇),69个示范基地。天津、安徽、江西等省份也出台了智慧健康养老相关配套支持政策,示范带动和集聚效应已日益凸显。

  “在技术和需求共同驱动下,信息技术、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产业资源加速整合,形成了较完整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链。”吴昕说,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备较强实力的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标准检测验证、人才培训等产业支撑能力正不断增强。

  实时监测生理指标

  保障人民生活安全

  业内专家认为,尽管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但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及养老的需求日益增长,社会中可供利用的健康及养老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以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提升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率,成为破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一把“钥匙”。

  智能预警手表安顿就针对这个困境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据雪扬科技安顿预警手表副总经理马剑飞介绍,安顿预警手表核心价值在于对心率、血压、血氧进行24小时自动高频次数据采集和趋势监测,它能日监测近2000个生理指标。

  针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安顿就很容易解析出老人的健康状态,结合生理数据异常特征库,如果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提早预防、提早治疗产生的价值就非常大:它不仅能挽救众多因晚发现、晚治疗所导致的恶劣情况,还能避免不及时治疗产生重症,产生的治疗费用拖垮家庭的恶性情况。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比如常见于老年群体的高血压、低血糖等病症,低血糖等病症一旦出现恶性情况,重则危害生命安全,且情况往往突发。但是佩戴安顿预警手表可以在血糖低于某个安全值时就发生预警,可能老人身体上还没产生较大反应,安顿已经检测到并且及时发出预警。

  正是凭借这些高新技术,7年来安顿已经挽救上万人生命,从而切实让普通人民群众感受到了“科技让生活更加美好”的含义。

  

  如今,通过与智能硬件设备企业对接,更多辅助诊断、慢病管控、大病早筛、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新技术经过打磨、改进、应用,进入养老领域,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照护服务。

  “随着感知、高精度定位、健康监测等技术的发展,健康养老产品逐步向智能化发展。”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任孙齐锋介绍,智能可穿戴、健康监测、养老照护等多种智能终端设备投放市场并得到应用普及,将造福更多老年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