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健康网

防治女性更年期骨质疏松!

2019-06-24  健康网

  骨质疏松是更年期女性重要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是更年期女性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严重威胁着更年期女性的生命安全,极大地降低其生活质量。根据相关统计,骨质疏松症的患者80%是女性,超过75岁的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比率高达90%,许多女性在一生中会有因为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的经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发生的疾病,患者在发生骨折之前,往往缺乏任何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常常已经发生了微骨折。因此,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临床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更年期骨质疏松的最终症状主要表现为骨痛、体形改变、继发骨折等。

  骨痛约六成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会出骨痛,约六成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会出背痛,甚至全身性骨痛。其中,腰背痛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静息状态下疼痛较轻,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能出现骨痛。

  骨痛的原因是骨内钙磷含量减少导致骨强度减弱,在外力作用下,不断发生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的微骨折。女性患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出现微骨折,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同时,腰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也会诱发或加重疼痛。若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程度较重,则可能刺激相应的神经根,诱发肋间神经痛、下肢放射痛,甚至可出现类似急腹症的腹痛。

  体形改变骨质疏松症患者一般会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畸形等体形改变症状。这种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骨质疏松症状的加重而愈加明显,主要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所引起,多在疼痛后出现。人类的脊椎椎体前柱主要由松质骨构成,且承受身体的大部分力学载荷,负重量大,尤其是第11、12胸椎至第3腰椎。由于受到弯腰时的压缩应力直接作用,松质骨小梁容易出现微骨折,导致椎体压缩变形,呈现楔形变。体现在外观上,就是背部曲线弧度增加,形成驼背。人体有12个胸椎和5个腰椎,平均椎体高度约2cm。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出现不同程度压缩性骨折,如果按照每椎体压缩2mm计算,则平均身高将减低2~3cm。随着骨质疏松的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身高丢失现象越发明显。

  骨折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都是在出现骨折后到医院就诊,才发现罹患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减少,骨质脆性增加、强度减低,容易出现骨折。女性最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主要包括:椎体、股骨颈和桡骨远端等。

  椎体骨折: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力学强度下降,像海绵一样容易被压扁,在弯腰等产生的应力作用下诱发椎体压缩性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老年人行动较不灵活,常常会跌倒,由于跌倒时会以手撑地,一旦合并骨质疏松,则支撑动作产生的被动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就会诱发骨折;

  股骨颈骨折:老年人摔倒过程中臀部着地,往往在撞击合并扭转应力的作用下,产生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由于血供特殊,骨折后往往难以愈合,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必须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才能重新获得行走功能。骨质疏松患者骨折修复能力更差于正常人,卧床时间延长。易于出现呼吸道感染、褥疮等并发症,预后较差。

  研究表明,更年期女性的骨量丢失与骨形成减少和骨吸收加速有关。更年期女性绝经后的雌激素分泌减少被认为是骨量丢失的主要原因:女性一旦进入更年期,体内的雌激素即急剧下降,骨量丢失呈对数增加,出现骨小梁变细、变薄、乃至断裂(穿孔)。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卵巢来源的性激素全部消失,骨丢失速度更快。此时脊柱的骨量丢失是四肢骨的两倍。

  正常骨骼通过骨吸收和骨重建使骨质不断得到更新,其中钙元素的补充对于骨重建过程意义重大,所以更年期妇女在补充钙元素时要注意钙元素的吸收率,一般来说有机钙的吸收率要高于无机钙,在有机钙中像枸橼酸钙就是吸收率非常不错的补钙剂,在临床也是有不错的表现,常与双磷酸盐、降钙素等联合应用,非常适合更年期妇女长期服用,而且对于缓解骨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此外,雌激素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度,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