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气温节节升高,暑意渐浓,炎热的天气里大家都有自己的消暑妙招,可乐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甚嚣尘上的甜味剂的危害论却总令人心有余悸,渴望“甜蜜接触”的同时还要担心身体健康。所以甜味剂的危害论究竟是客观事实还是无稽之谈?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揭开甜味剂的面纱。
你真的了解甜味剂吗?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胜,想要探听甜味剂的危害论的虚实,不了解它怎么行?我国目前批准允许使用的甜味剂(民间也称之为代糖)有20多种,分为非糖类甜味剂和糖醇类甜味剂。其中,非糖类甜味剂的甜度很高,用量极少,热值很小,完全区别于蔗糖等糖类。加之它们中的大多数并不参与人体代谢过程,所以又被称为非营养性或低热值甜味剂[1],可乐中的甜味剂阿斯巴甜就属于非糖类甜味剂。
但是不管是非糖类甜味剂和糖醇类甜味剂,它们的作用都是为食物赋予甜味,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甜味剂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
甜味剂的危害是真是假?
明确了甜味剂是食品添加剂这个前提之后,我们再来深究一下所谓的“甜味剂的危害”。谈添加剂色变是当下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一提到添加剂大家潜意识里就是将它和“危害”、“不安全”这些字眼划等号,其实造成这种误解的根源在于人们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的概念。像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这些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故,它们的肇事者是“非法添加物”而不是“食品添加剂”。所以若是因为概念不清而误传甜味剂的危害论的话,实在有失偏颇。
况且在过去的100 多年间,甜味剂已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用于包括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在内的多种日常食品和饮料的加工和生产中,可以说现代生活很难离得开甜味剂这些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漫长的实践经验再次证明甜味剂危害论有点言过其实,制造了不必要的恐慌。
其实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剂量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和限制,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一员当然也不例外,按照规定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无害的。所以不管是可乐还是其他含有甜味剂的食品,与其纠结莫须有的甜味剂的危害论,不如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合规生产的商品,为自身健康加码。
经过以上这番探秘,你还会对甜味剂的危害深信不疑吗?
资料来源:
1.《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关于“甜味剂”的科学解读》,国家食药监局官网,2016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