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健康网

心跳跌破 20 次 / 分!汝州中医院妙手为八旬翁植入 “生命引擎”

2025-09-19  互联网

  “感觉胸口像多了个‘小马达’,再也不怕突然晕过去了!”近日,80 岁的张老先生在汝州市中医院复查时,握着医生的手难掩激动。就在半个月前,他还因心率低至 20 次 / 分(正常成人 60-100 次 / 分),徘徊在生死边缘,而一台高难度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不仅让他的心率恢复正常,更重启了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生死关头:八旬翁心率 “腰斩”,随时可能骤停

  一个月前,张老先生因反复出现头晕、乏力、黑矇甚至短暂意识丧失等症状,被家人紧急送至我院。经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老先生平均心率仅为20-30次/分,最慢时甚至低于20次/分(正常成人心率为60-100次/分),被确诊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这就像心脏的‘电路系统’完全断了,无法正常泵血,随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 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解释,这种严重的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基本无效,唯一的救命办法就是植入心脏起搏器。可难题摆在眼前:老人已 80 岁高龄,身体机能衰退,手术风险远高于年轻患者,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多学科协作:打破 “高龄禁区”,定制救命方案

  面对 “保生命” 与 “控风险” 的双重考验,汝州市中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心血管内科牵头,联合彩超室、CT 室、介入科等科室专家,同时特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律失常领域专家远程会诊,为张老先生进行全面评估。

  “我们反复核对了老人的心脏功能、肝肾功能报告,甚至模拟了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参与会诊的专家介绍,经过多轮讨论,团队达成共识:虽然手术有风险,但不干预的话,老人猝死风险极高,生活质量也会严重下降。在与家属充分沟通,详细说明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后,家属最终签下手术同意书。

  一小时 “微创” 手术:火柴盒大小装置激活 “生命动力”

  手术当天,介入导管室内气氛紧张而有序。在局部麻醉下,主刀主任医师精准穿刺张老先生的锁骨下静脉,将纤细的起搏电极送入心脏右心室心尖部。通过仪器测试,电极位置、起搏参数均达到最佳状态后,医生又将仅火柴盒大小的起搏器主机埋入其胸前皮下囊袋。

  “整个手术耗时约 1 小时,出血不到 10 毫升,创伤非常小。” 手术团队成员介绍,当起搏器成功开机的瞬间,监护仪上的心率数字从 20 余次 / 分稳步上升至 60 次 / 分的正常水平,在场医护人员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术中,张老先生始终保持清醒,未出现任何不适。

  

  术后康复:症状全消,医院介入实力再获印证

  术后,张老先生被转入心病三科病房接受精细化护理。医护人员不仅密切监测他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还指导他进行术后康复训练。短短几天,老人头晕、乏力的症状彻底消失,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复查结果显示,起搏器工作正常,老人心率稳定,已达到出院标准。

  此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并非偶然。近年来,汝州市中医院在介入诊疗领域持续发力,建成现代化介入导管室,组建专业心血管介入团队,已成功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心脏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等手术千余例,其中高龄、高危患者手术近百例。此外,医院还在汝州地区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开辟 “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多次为心梗患者抢回 “黄金抢救时间”,稳居区域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领先地位。

  “我们希望用更精湛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打破‘高龄’‘高危’的治疗禁区,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 汝州市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医院将继续深耕介入医学领域,为区域群众的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供稿:汝州市中医院 编辑:包老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