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脂肪肝似乎是胖子的 "专属疾病",许多身材匀称的人往往掉以轻心。但有研究发现,在BMI正常人群中,脂肪肝检出率达65.67%,且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这种与代谢紊乱紧密相关的肝脏疾病,正侵蚀着不同体型人群的健康。《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显示,我国脂肪肝患病率达12.5%~35.4%,患病人数约2亿,脂肪肝已成为我国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究竟脂肪肝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又该如何治疗脂肪肝呢?
一、脂肪肝是如何形成的?
据了解,脂肪肝主要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两大类。
● 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是酒精性肝病中的一个分型。患者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与长期过量饮酒密切相关;
● 非酒精性脂肪肝则与代谢紊乱紧密相连,常见于超重、糖尿病、高血压人群,目前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
探究其原理,当我们长期摄入过量脂肪,或身体出现代谢异常时,肝脏处理脂肪的能力下降,脂肪就会在肝细胞内堆积,不仅损害肝功能,还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
二、我们该如何治疗脂肪肝?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版)》明确指出:减轻体重5%以上,能显著改善脂肪在肝脏上的沉积。但现实情况是,仅靠饮食运动,大部分患者难以在1年内达标。对于BMI≥28(BMI = 体重(kg) / 身高(m²)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指南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联合奥利司他、利拉鲁肽等药物治疗。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版)》原文部分
三、迪诺洛克®奥利司他胶囊,肠道“脂肪拦截器”
作为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治疗药物,迪诺洛克®奥利司他胶囊的作用机制如下:作为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能有效阻断肠道对外源性膳食脂肪的吸收,减少内源性脂肪的转换,使未消化的脂肪以原形通过肠道排出体外,从而减少热量摄入,实现从源头降低脂肪吸收。
这种“拦截-排出”机制不仅能帮助改善身体状态,更能直接减少肝脏脂肪沉积,改善肝脏代谢环境。随着肝脏脂肪含量的逐步下降,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水平)可随之恢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进程得以有效延缓甚至逆转。正因如此,奥利司他药物被连续列入2018版和2024版防治指南,已被证实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一线用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四、安全性揭秘:为什么说它是“肠道专属”药物?
迪诺洛克®奥利司他胶囊其安全性经过严格验证:其97%通过胃肠道代谢,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也无需经过肝肾代谢,因此对内脏器官负担极小。虽然在服药期间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VD、VE)吸收,但其他营养不受干扰。
此外,服用迪诺洛克®奥利司他胶囊期间可能出现油便、排便次数增加等反应,这其实是药物起效的标志。
作为潜藏在现代人群中的隐形健康杀手,脂肪肝的早期干预与科学治疗十分重要。患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与药物干预的双重加持,让肝脏卸下脂肪负担,重焕健康活力,守护人体 "化工厂" 的正常运转。
健康小贴士:定期体检建议包含肝脏超声检查,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1次肝功能检测。药品使用需严格遵循说明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