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岁的张先生年轻时是个运动达人,跑步打球踢毽子样样在行。然而,近一年多他却频频“失控”,出现走路不稳,磕磕绊绊,甚至会无缘无故跌倒。家人带着他在当地医院从头到脚查了个遍,都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经过多方打听慕名来到潞河医院神经内科运动障碍门诊。接诊医生经过详细问诊和查体后,立即为张先生安排了步态平衡测试仪检查,结合影像检查、多巴负荷试验等,高度怀疑他患上了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这一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随后,经过神经内科疑难病会诊专家确定,立即给予针对性治疗,张先生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症状明显好转。
步态是人体最精密的“生物密码”,人类行走需要大脑、神经、肌肉和关节的精密配合,任何环节出现异常都会引发步态异常,不同的疾病呈现不同的步态特点,比如痉挛步态、偏瘫步态、剪刀步态、共济失调步态、蹒跚步态、冻结步态、慌张步态等。传统诊断主要依赖医生肉眼观察,而细微的步态偏差常被忽视。张先生的“跌倒危机”正是如此——常规检查难以捕捉的平衡失调,却是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关键信号。
步态平衡检测系统融合深度视觉传感与三维运动捕捉技术,通过200万次/秒的动态追踪,AI算法实时追踪132个骨骼点轨迹,将步频、步长、重心偏移等数据与10万例健康模型对比,精确计算和分析临床运动学参数,结合大规模正常人群数据模型,利用AI技术对运动功能做出客观全面评价,分析生成18项量化报告,将患者行走时的微小震颤、重心偏移等“隐形异常”转化为毫米级量化数据,如同为诊疗装上了“智能显微镜”。这项国际前沿的无接触检测技术,让受检者无需在身上绑带传感器等额外环节,可以有效还原患者日常的行走状态,患者在自然行走间即可完成精准评估。
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潞河医院神经内科团队将这项智能检测技术融入“筛-诊-治-研”全链条。AI技术不仅能识别步态异常,发现亚临床期步态异常,预警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还能通过长期追踪建立“数字疗效档案”,量化康复效果,动态调整完善治疗方案。例如,帕金森患者的步长改善0.5厘米、冻结步态减少30%,系统会自动提示治疗方案优化方向。对于张先生这类复杂病例,AI数据结合影像和实验室检查等,让诊断效率大大提升。
跌倒并非是年老的“必然”,步态失常背后可能是神经系统的呼救。潞河医院神经内科以步态平衡检测技术为依托,用数据照亮诊疗盲区,为患者筑起防跌防线。如果您或家人出现行走不稳、平衡障碍、莫名跌倒等症状,请及时就诊,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用科技守护您“脚下的安全感”。
神经内科运动障碍普通门诊:每周一至周四下午
神经内科运动障碍主任门诊:每周五上午
神经内科特需门诊:每周二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