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健康网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区别有哪些?趁早了解,避免血管“爆雷”

2024-12-05  互联网

  作为血管中的“头号垃圾”,超标的血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形成心脑管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引起心肌梗死的潜在危险分子[[1]][[2]]。因此,长期持续使用降脂药,保持血脂长期“达标”是血脂管理的关键一环。尤其是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降脂治疗的优选方案[[3]]。其中,临床上使用较广泛认可的有两种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相信很多高血脂患者对这两种药具体的区别并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区别主要有哪些?方面大家做对选择。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区别有哪些?区别一:适应症不同

  高血脂是缺血性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于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高血脂人群,危险系数更是buff加倍。

  而从适应症来看,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的“共性”在于都能发挥调节血脂、稳定斑块进程、降低心梗、脑梗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而阿托伐他汀的原研药立普妥除了调理血脂,还具有治疗冠心病的作用,可广泛、精准地覆盖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高血脂人群。每日服用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治疗冠心病,患者LDL-C达标率高达93%[[4]],它也是国内仅有的有冠心病适应症的他汀类降脂药。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区别有哪些?区别二:治疗效果不同

  疗效是检验好药的金标准。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对于降脂药而言,LDL-C降幅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才能下降的越多。

  研究显示,在我国批准剂量范围内,阿托伐他汀是降低LDL-C幅度较大的他汀类药物[[5]][[6]]。每日服用10-80mg阿托伐他汀,LDL-C降低幅度为37-55%[[7]]。而每日服用瑞舒伐他汀5-20mg,LDL-C可降低38%-48%,但是40mg瑞舒伐他汀未获CFDA批准,禁用于亚裔人群[[8]][[9]]。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血脂指标的情况选择合理的药物用量。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区别有哪些?区别三:安全性不同

  降血脂是一场“持久战”,尤其是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高血脂人群更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而药物的安全性是进行疾病长期管理的基石,它与患者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

  二者从药物安全性角度对比来看,瑞舒伐他汀在肾脏里进行代谢,对于三高慢性患者特别是高血糖患者来说,他们的肾功能通常比较容易受到损伤,服用瑞舒伐他汀会给肾脏带来不良影响。而阿托伐他汀对肾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因而肾脏异常的患者服用时无需担心会影响肾功能,并且使用时也无需调整剂量,更适合长期服用。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区别有哪些?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虽然二者同属于中等强度他汀降脂药物,但在适应症、治疗效果、安全性这三个方面还是略有差异。在临床以高效调脂、稳斑块、护心脑见长[[10]]的立普妥,作为阿托伐他汀的代表药物,受到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一致认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药物进行降脂治疗后,即便血脂降到正常范围之后,患者也不可以随意停药。以避免血脂水平重新升高,对靶器官造成再次损害,增加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此外,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血脂监测,这些都做到位了,才能更好地稳控血脂,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1]] 邓庆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00016-00016[2024-01-20].

  [[2]] 苏庆丰,李喜梅,张林虎.联合降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炎症标志物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 17(11):3.DOI:10.11655/zgywylc2017.11.042.

  [[3]]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国循环杂志.

  [[4]] Liu Z, et al. Ann Pharmacother. 2016 Sep;50(9):725-33.

  [[5]] Rabar S, et al. BMJ 2014;349:g4356

  [[6]] Saito Y, et al. Arzneimittelforschung. 2002;52(4):251-5

  [[7]] M R Law,et al.BMJ . 2003;326(7404):1423

  [[8]] Saito Y, et al. Arzneimittelforschung. 2002;52(4):251-5

  [[9]] 可定®产品说明书. 2018年12月21日版

  [[10]] 王增武,刘静,李建军等.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03):237-27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