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明院士
我国一直是世界上的“胃癌大国”。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40万的胃癌新发病例,占全球40%左右。再者,胃癌是一种异质性很强、化疗和放疗相对不敏感的疾病,尤其对于所有化疗方案均失败的晚期胃癌病人,如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问题。
阿帕替尼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同时也是CSCO原发性胃癌诊疗指南胃癌三线治疗的唯一推荐用药。其机制主要是通过高度选择性地抑制VEGFR-2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VEGF与其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III期研究结果显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性理想,具有明显的生存获益。日前国家医保目录更新,阿帕替尼通过谈判顺利进入医保,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此背景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于金明院士表示:阿帕替尼进入我国医保,给临床医生和广大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期待未来阿帕替尼在晚期肿瘤治疗上走的更远。
胃癌精准治疗尚未实现抗血管生成药物大有作为
对于晚期胃癌来说,目前可选择的靶向药物有限。与此同时,胃癌的精准治疗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因为靶向治疗药物是针对某种驱动基因的,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当中有多个信号通路参与其中,而目前靶向治疗所能覆盖的驱动基因只是冰山一角,这也是在胃癌等多癌种靶向治疗共同遭遇的瓶颈问题。也正因为如此,针对肿瘤细胞生长微环境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免疫治疗也是肿瘤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阿帕替尼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代表,在晚期胃癌的临床治疗上发挥了很好的疗效。目前阿帕替尼主要用于晚期胃癌的三线治疗,随着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及临床数据的丰富,未来阿帕替尼在胃癌治疗上的推荐顺序可能会前移,是非常有希望“大有作为”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阿帕替尼进入我国医保目录多重“利好”、众望所归
医保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纳入医保目录的药物一定是最大程度的让百姓获益。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于院士曾经表示,对药物的应用要“合情合理,科学规范”。在医保价格谈判中更是充分出在药品的选择上,不是最贵的就是最好的,更不是谁低价谁中标。要在科学诊治的前提下,让老百姓吃上保证质量的放心药,让医生的治疗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对于广大胃癌临床医生而言,阿帕替尼的问世弥补了晚期胃癌治疗药物不足的窘境,多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此次阿帕替尼进入医保让医生打消了对患者经济承受能力方面的顾虑,倍感欣慰,使更多患者获益是医生最想看到的。
对于广大晚期胃癌患者而言,阿帕替尼进入医保之后,在让他们在医保范围内多了一个治疗选择的同时,免于“大病致贫、大病返贫”的风险,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利好”的转折。
此外,在肿瘤治疗日趋规范化的今天,多个靶向药物进入医保进一步推动了指南落地的进程。只有更多的靶向药物进入寻常百姓的药箱,医保才能真正实现对“大病”的覆盖,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
阿帕替尼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于金明院士表示,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药物,是国人的骄傲。未来期待阿帕替尼能够立足于胃癌,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得更多适应症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阿帕替尼在我国患者人群中取得的临床证据比较充分,希望未来的临床研究能够走向国际、走向真实世界,进一步提高临床证据的等级。此外,期待阿帕替尼能够找到与其疗效相匹配的驱动基因,从而让治疗人群更加精准,这也是每个靶向药物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