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22日,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小儿眼科迎来重磅医疗资源 —— 特邀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医院斜弱视专科主任余新平坐诊并开展手术。期间,一例复杂的继发性内斜视病例成功治愈,展现了顶尖医疗团队的精湛技艺与创新诊疗能力。
余新平教授在斜弱视领域造诣深厚,是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同时还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 AKRON 儿童医院访问学者,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斜视与小儿眼科专委会委员等重要职务。他擅长各类常见斜弱视的治疗、复杂斜视的手术治疗、难治性弱视的矫治以及双眼视功能异常的诊治,其研究成果被评为 2017 年全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十大进展之一,并被 2020 版美国眼科学会斜视临床指南引用 。
6 年前,9 岁的小元因外斜视在南昌某医院接受矫正手术,然而术后仅 1 年,眼位便出现异常向内偏斜,且随着时间推移,内斜视症状持续加重,即便坚持视功能训练,改善效果仍微乎其微。为寻求更专业的诊疗方案,小元在家人陪同下前往南昌爱尔眼科医院。
余新平主任对小元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结果显示,小元右眼裸眼视力仅 0.3,佩戴 - 2.00DS/-1.25DC×175° 眼镜后矫正视力为 0.6;左眼裸眼视力 0.2,戴镜 - 2.25DS/-1.75DC×175° 矫正视力为 0.5。三棱镜检查发现,无论是 33cm 近距离视物,还是 5m 远距离视物,小元眼位均向内偏斜 18 三棱镜度,同时存在右高左 10 三棱镜度的垂直方向异常。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余主任明确诊断小元患有继发性内斜视,同时伴有双眼屈光不正及双眼弱视。
面对复杂病情,余新平主任团队制定了个性化手术方案。完善术前准备后,为小元实施斜视矫正手术,精准进行右眼外直肌前徙 4mm,并完成双眼下斜肌前转位。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娴熟的操作技术,手术过程顺利完成。
术后,医院为小元制定了系统的康复计划,涵盖验光配镜与双眼视功能训练。经过精心治疗,小元眼位恢复正常,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也在逐步恢复,这一显著疗效令家属倍感欣慰。
余新平主任进一步科普,继发性内斜视是斜视矫正手术后出现的眼位异常,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手术设计需综合考量视远视近斜视度、首次手术量、眼球运动受限情况及双眼视力等多维度因素。多数二次手术旨在探查并复位前次手术中后徙的眼外肌。若复发后斜视度超过 15 三棱镜度且病情稳定,可考虑二次手术,但首次手术后眼外肌瘢痕化会增加手术难度,这对主刀医生的经验与应变能力提出极高要求。
此外,余主任特别强调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专业的视功能融合训练,如运用同视机、聚散球、集合卡等设备,配合视功能多媒体训练,利用条栅、正弦波、裂隙光等特殊视觉信号,能有效刺激视觉通路,增强视网膜感光细胞敏感性。这些训练不仅能提升患者手脑眼协调能力,还能通过强化视觉技巧,降低斜视复发风险。余主任建议,患者术后应选择专业眼科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康复训练,以保障治疗效果的持久性。